百年隻是序章,未來必将可期
圖書封面:
讀者介紹:
梁曉佳,女,漢族,1999年9月24日生,現任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18級信息與計算科學3班團支書,曾參加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第二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,獲得2018-2019年度校三等獎學金,2018-2019年度國家勵志獎學金,2019-2020年度民族團結獎學金。
講讀内容:《80位共産黨人的故事》
今年是中國共産黨誕生100周年。在人們回顧那些風雨如磐的歲月時,首先當追念當初開天辟地、相約建黨的創始者,即“南陳北李”中的李大钊同志。
李大钊,字守常,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氏。1889 年生,少年入私塾,熟讀四書經史,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開辦的水平府中學。兩年後考入剛剛開辦的北洋法政專門學校。辛亥革命的爆發,使他深受影響,開始有憂國憂民之心。畢業後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,入政治本科。
在日本三年,李大钊認真閱讀了日本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河上肇、幸德秋水的著作,接觸到馬克思主義,不過頭腦中還兼容其他思想。他回國後投身新文化運動,先期辦報又到中國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,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比較檢驗,并得知俄國革命勝利的消息後,終于從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産主義信念,并認為隻有這一真理能夠救中國。
1919年5月4日,北京學生自發舉行愛國遊行,李大钊演講鼓動并奔走營救被捕者。翌年初他與陳獨秀商讨了建黨事宜,并支持北大學生鄧中夏等組織了早期共産主義組織,外稱” 亢慕尼齋”(英文Comunism,即共産主義的諧音)。同年春,陳獨秀來信詢問黨名是否稱“社會黨”, 李大钊回信一錘定音:“叫共産黨!”
1921年7月下旬中共“一大”在滬召開,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計需他解決,未能赴會。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見孫中山,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國民黨的建議并得到同意,成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牽線人。在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有“跨黨”身份的李大钊成為主席團五成員之一。同年親駕馬車率同志越出東北邊境,到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第五次大會,并參觀五個月。随後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區委書記,被軍閥稱做“北赤”的首要而遭通緝。1926年3月18日,他不畏風險,主持反帝大會後率群衆遊行赴段棋瑞政府請願,遭軍警開槍屠殺。走在隊伍前列的李大钊頭部和手負傷,脫險後奉北方區委機關避入蘇聯大使館旁邊的兵營,在那裡領導反帝反軍閥的鬥争。
時勢造英雄,是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。在我們這個既有燦爛曆史又苦難深重的國度裡,才誕生出李大钊這樣為長夜難明的赤縣撥雲破曉的人物。近代想救亡圖存的中國人用舊的思想武器奮鬥屢遭挫敗,紛紛向國外尋求真理。八國聯軍的野蠻入侵,使清朝舊有體制接近崩潰,20世紀初科舉被廢,中國大地上出現以新學為主的洋學堂,李大钊恰恰成為第一代學生。當時國人見日本學西方能迅速富強,在日俄戰争前後有數萬青年赴東瀛求學,李大钊也在其中。雖然日本侵略中國為禍最烈,不過中國留學生在那裡接觸到先進的文化,并萌發了最早的理性的反帝革命思想。李大钊在生産力發達的國度的所見,與神州故園的悲慘境遇形成強烈反差。歸國後他完全有條件跻身上層享受榮華,卻甘心舍棄一切,甯願奉獻自身,也要點燃革命烈焰改造舊有的一切。
自古燕趙多慷慨豪俠之士,李大钊也受此風熏陶。對親友同志乃至身邊工友重信諾,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。妻子是年長他幾歲的家鄉婦女,沒有文化,留學歸來後李大钊身為文壇名流,有人勸将此糟糠之婦下堂,他斷然不肯,始終相敬相愛。社會上有不少仇視李大钊的軍閥政客和反動文人,卻無人攻擊他的私德。1919年6月,被公認為五四運動領袖的陳獨秀被北京軍閥政府逮捕,李大钊聯絡各界群起營救。同年秋,陳獨秀表面上獲釋,卻被軟禁在家。李大钊與志同者研究,決定送他到上海發揮領導作用。因陳獨秀不會北方話,又受警探監控,很難出城,李大钊決定親自護送。翌年I月,他化裝成趕車夫,拿出少年時在鄉下學來的本領,到陳獨秀寓所接其上了帶篷馬車。遇城門盤查,從容應對,随後沿小路直奔天津碼頭。李大钊在路上一面趕車,一面與陳獨秀商議,應該建立一個共産主義政黨,兩人取得共識,并決定在南北分頭着手。中國共産黨建黨的序篇,就在京津路上的馬車中寫成。1920年3月,共産國際派遠東局局長魏金斯基來華與中國革命者聯絡,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钊,他們經交談,就建立共産黨取得一緻意見。随後,李大钊介紹魏金斯基去上海與陳獨秀相見, 為正在籌劃中的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建立了國際聯系。同年5月1日,李大钊率北大師生、工友五百人舉行紀念國際勞動節大會,并在會上慷慨講演。會後又用兩輛汽車插上紅旗,到市内散發傳單,黨的革命旗幟從此在中國大地上開始飄揚。李大钊奔走活動,常被暗探跟蹤,卻總是輕蔑地斥之為“狗”,毫無畏懼。他在北大月薪高達250塊大洋,除維持簡單家用外,都用于黨的經費或在身邊扶貧。遇難時家無餘财,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濟,1933年清明節後,李大钊靈樞由北大師生送往西郊萬安公墓下葬,雖有如虎似狼的國民黨憲兵三團鎮壓,甚至向送殡隊伍開槍,市内各界自發參祭者卻越聚越多,所舉花圈挽聯在西長安街連綿達一公裡。可見李大钊品格風範長留人心!